李新烽等:中非共建现代文明:思想基础、时代意义与实践路径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文化使命。作为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非洲同样处于现代文明建设的进程中。中华传统文化和非洲文化具有相通性,奠定了中非共建现代文明的思想基础。中非两大文明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最终将实现共同发展。中非共建现代文明生动体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世界意义,有助于打破西方中心主义文明观,构建中非文明观话语体系;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中非共建现代文明的过程中,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和泛非主义为指导,从双方的优秀传统文化入手探索中非文明的新融合,以中非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为根本落脚点,积极落实全球文明倡议,全方位推动中非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中非现代文明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24年第5期)
姜菲菲:推进中非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继续推动自非洲产品进口
我国政府已经实施了对非洲与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95%的产品实行免关税待遇,但一些进口企业缺乏对免关税政策的了解,不清楚哪些商品可以享受免税政策以及如何申办原产地证书,致使对非洲产品的免关税政策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为保证对非优惠政策发挥效用,有必要引导进口企业学习免关税待遇的具体内容,依法享有优惠待遇。此外,应继续鼓励有条件的省市举办非洲农产品、工艺品和特色商品交易展览会,提供优惠措施吸引非洲国家企业参展。
深化境外经贸合作区的集聚作用
继续支持合作区、工业园、经济特区等多种形式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发挥合作区加工制造、资源利用、科技研发、商贸物流产业集群作用。可考虑把对非援助项目、重点投融资支持项目同合作区建设相结合,把医院、学校项目建设在合作区园区内。很多对非援助项目建设完成交付后,使用的是当地名称,普通民众并不知道是中国援建的项目,使援建项目的影响大打折扣。选择合适的援助项目与合作区建设相结合,一方面可以更好宣传中国援助,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满足园区内企业需求,促进合作区招商引资。
以国际视野拓展中非经贸合作渠道
适应新形势下中非经贸合作发展趋势,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去应对美西方的竞争,展示中国开放合作的良好形象,重视与国际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化的公益活动,增进当地民众对中国公司、中国文化的了解和支持。另外,促进走出去的企业树立国际化形象,学习和借鉴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整合国际优势资源,加强技术标准方面的国际合作和互认。
推动海外经济利益保护机制建立
把海外经济利益维护纳入国家战略。在外交部境外中国公民和机构安全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机制的基础上,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海外经济利益完善保护机制,把握最新国际形势和动态走向,协调各相关部门政策。在此框架下及时发布非洲安全风险预警和提示,指导走出去的企业加强境外风险防范;与非洲有关国家商签政府间投资促进、产能合作、基础设施建设协议,协调处置境外突发性事件,维护中资企业和人员合法权益。
(《中国外资》 2024年第11期)